未來的希望

未來的希望來自年輕人願意前仆後繼、無怨無悔的投入他們的「理想」
高能物理學家的艱苦歷程:1941出生,1966Ph.D. ,1972-81-1985(資深)研究助理 (Research Associate),1985拜長年堅持投入的「超弦理論」浴火重生,一舉升任正教授。1985在哈佛調侃、控訴:CalTech的老先生認為他做的是「沒有用的研究」,讓他屈身研究助理14年,拿到終身聘已經是44歲的老人了。
高能物理是一門「抽象的入門門檻」非常嚴苛的物理,30幾年前就已經路途坎坷,想留在學術界發展抱負,更是困難重重,淘汰率驚人。好不容易有老闆願意收留,好不容易畢業單飛,還有6年博士後,8年助理教授的層層考驗,這些經歷幾乎是想留在熱門研究機構必經的「天堂路」。
無法留在學術界的前後輩,不少去石油公司算地殼油含量、去華爾街算股票,過著口袋「麥克麥克」,但是心裡「夸克休克」的淒慘日子,時時想念自己投身基礎科學研究的豪情壯志,心裡不斷滴血,正是「心裡很苦,但是心裡不說」。
雖然投資報酬率不高,現實殘酷,依然無法阻擋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,前仆後繼、勇往直前。科學發展能有今天的熱鬧榮景,這些被壓在幕底的幕後英雄,功不可沒。
台灣學術界慢慢跟上「天堂路」的世界腳步,是好是壞很難論斷,可喜的是,還是有很多年輕人無法抵擋學術研究的吸引力相繼投入。而學術研究會這麼吸引人的原因,實在是因為「好奇心」、「挑戰困難」是人類特有的特質。
其實,所有領域、所有職場都是如此。我們或許應該拿出辦法,更加善待這些為「理想」而努力的年輕人。
THEORY.CALTECH.EDU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