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描述一個事件

編輯中。。。。。

有的政客喜歡詛咒:如果「我」如何如何,我們「全家」就如何如何!自從謝長廷在媒體點破,每次倒楣的都是「全家」超商,之後大家都把政客的話術當成笑話。當然啦,一人做事一人擔,和他的家人沒什麼關係,「全家」也只是無端受牽連,不會真的如何如何。

不過這不是我們關心的方向。
首先,「我」到底代表什麼,一個生物體隨時都在代謝,即使腦細胞也一樣會老化,到底哪個時間點的「我」要為「我」負責。
然後,如果命運是既定的,一個人要做什麼,都在開天闢地的初始條件下無可迴避,「我」能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嗎?或者像量子哲學預測的,任何決定都是瞬間的機率,當事人還是無法「全權」負責。最後到底「誰」該負責?

上面這個論述只是反應「如何」有效描述一個「事件」的複雜性,有時候讓人覺得「越描越黑」,相當無力。

所以物理的課題是,我們想描述一個「事件」,應該如何完整、精確,描述完,又當如何做出理解、預測,這就是物理學家無可迴避的課題,也因為繁複,所以每一步都充滿挑戰。

有人說,嚴謹的論述是數學,不太嚴謹的論述是物理,胡言亂語的論述是話術。物理是一門「發展中」的科學,描述一個真實的事件,很難切割成完整、嚴謹的幾個獨立或聯立式命題,這就是物理最具挑戰的元素之一。

自從伽利略以實驗為證的方法,確立新物理主軸的伊始,物理學家成功將可以控制,容易簡化的系統,完整分離、描述、推論、預測,讓自然世界運作的法則慢慢清楚透徹。現在大家在讀的這一套物理課程,就是無數科學家窮盡心力,努力奉獻的結晶,是人類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偉大成就之一。

其實,自然現象最令人驚嘆的不是四百多年來,我們已經對自然世界運作法則的理解和有這麼大的進展,而是微小的基本粒子,居然「幾乎」「遵守」「幾條簡單的公式」在運作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