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大規模的考試、考核,讓人越不痛快,因為那是整個社會價值扭曲的縮影。

「考試」在我們的教育過程扮演一個讓人討厭的角色。越大規模的考試、考核,讓人越不痛快,因為那是整個社會價值扭曲的縮影。

考試、檢核本來單純只是讓我們檢驗自己還有什麼地方還不懂,一旦被當成貼標籤、篩選的工具時,讓教育、學習解開我們因好奇而探索的樂趣失真蒙塵。

越大規模的考試、考核,讓人越不痛快,因為那是整個社會價值扭曲的縮影。更令人扼腕的是,我們似乎一輩子都要活在被檢核被檢視的陰影下,讓好奇心蒙塵,讓(不只是科學)教育的腳步走得很辛苦。

補註

從國二開始知道考試前要練習解題開始,我幾乎把所有時間用來玩數學解題,享受解開難題的樂趣,在學校的數學考試裡也幾乎無往不利,但是我還是一直很討厭考試。考試讓「單純的好奇、好強、投入、到征服謎題的暢快」完全走調。

以前不喜歡被考,現在還是不喜歡考學生。尤其是看到學生因為成績不好受挫,看到學生對成績分分計較的時候,讓我享受教學相長的樂趣大打折扣。

我討厭考試,更多討厭學生被當掉的失落感。我也從來無法理解,59分和60分為什麼會差一個學期的時間和精神,為什麼必須是零和一的戰爭。所以除非學生不想補考或特殊原因,即使現在已經沒有補考的機制,我還是都讓學生補考,一次兩次三次一直考到及格為止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