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體問題



http://sa.ylib.com/MagArticle.aspx?Unit=featurearticles&id=2292
重點提要 
■20年前,天文學家發現了系外行星後,探索系外行星成為熱門的研究領域。從單行星系統到多行星系統、從熱木星到超級地球,種類何其繁多。 
■早期由拉格朗日與洛希探究雙星加行星的三體系統,他們的研究協助天文學家解決了部份的三體問題。 
■在三體系統中,當兩個核心的質量相等且分子雲質量較大時,可發現新的平衡點。物質會通過平衡點流入兩個核心,逐漸形成雙星系統。
在一些天文科普演講中,每當我提到恆星演化過程,總是不經意地講著:「太陽現今年紀約為47億歲,最多再過50億年,包含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壽終正寢——炙熱的太陽風會把所有行星蒸發,而太陽最後則失去光芒,變成灰暗的白矮星。」這是我習以為常的知識,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。然而,我卻注意到有些聽眾臉上顯露出驚恐的表情,有些還不自覺地發出嘆息聲。我看到這些反應後,為了安慰他們,只好補述:「人類跟恐龍一樣,只是地球演化過程的一個世代,不可能存活到那時,所以不會面臨太陽死亡的問題。」我心想:「這樣講應該可以讓他們心安了吧?」沒想到情況更糟,有些人開始擔心害怕、忐忑不安,只差沒嚎啕大哭。
直到某次春節時,我帶著孩子到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觀時,裡頭有著關於太陽系的展示。當他們知道「陽光和小雨」的歌詞,「如果有一天,陽光不見了……」,竟然可能成真。年紀最小的兒子問我:「爸爸,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?」目前在他心中,仍是萬能的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。回家之後我想了許久,雖然安撫人心不是天文學家的責任,是不是有什麼說法,可以給人們帶來些許希望?為未來的新新人類做些什麼?
遙望系外行星
大約在20年前,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。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太多注意,經過數年後,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逐漸增加為20幾個。依據統計學家的研究,這個數量足以證實系外行星絕對是普遍存在的。
自此,系外行星受到越來越多人重視,成為天文界一個又新又熱門的研究領域。一時之間,許多光學望遠鏡建造計畫都會提到系外行星;幾乎所有相關巡天觀測計畫,都預測可能會發現系外行星。許多天文學家投入系外行星的研究,發現系外行星種類繁多,從單行星系統到多行星系統、從熱木星到超級地球,令人目不暇給。
所以下回演講提到太陽演化過程時,我應該講:「雖然再過50億年,地球將會被垂死前的太陽吞噬。依照近百年來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,以及系外行星的普遍存在來看。也許再過幾億年,人類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全球危機後,就能離開太陽系,在星際間補充能源,展開星際之旅。在漫遊無數年之後,重新在新的環境落腳。」這樣應該可以讓大家帶著愉悅的心情,聽完我的演講了吧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