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跟學生說,NASA是全世界最大的跨國企業,而且掌握的技術是大約是領先科技界二三十年。雖然現在的二三十年,可能一二十年就能追上。
不過想知道他們掌握什麼未來科技,設法參與他們外圍的團隊計劃,可能是最好的機會。高能實驗室和NASA 的計畫,都需要非常複雜的計算,還有計算機硬體的設計,我的師兄弟姐妹,如果無法順利在學校找到永久職位,一半跑去幫石油公司算地底石油的蘊藏量,一半跑去華爾街算股票。網路的緣起是有五個角的機構,和世界各地高能物理實驗室、天文台用來傳輸實驗數據用的學術網路(其實背後影舞者都是有五個角的那個),他們都需要很多各行各業的專家,HTML 就是CERN的資訊工程師設計的傳輸規範,我雖然是做理論的,也不信任計算機算的結果,但是在美國讀書時,還是受惠學校的學術網路,跟著亂用各種網路資源。
有的半導體公司專門幫這些計畫製作IC,我認為這個賠本生意的目的就是想趁機一窺後面的軟硬體機密。台灣的天文團隊每年暑假都在招兵買馬,今年已經來不及,有興趣明年可以及早規劃。語言能力好,還可以試試 NASA 的計畫。
從 NASA 和台灣天文團隊的暑期實習營,就可以知道天文團隊需要各方專長的學生預備軍。
他們多數需要大二升大三以上學生,不過試試看,更小的學生他們都會要。ALMA的營隊今年已經報名結束,NASA 需要美國學校學生,如果要去,需要稍作資格設計。參加這個團隊培訓,除了自己的專長,還可以知道自己的專長怎麼用到天文、衛星計劃上,更重要的是人際網路,會認識一些醉心科學研究的科學怪人,以後想一窺NASA 隱私或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,甚至需要時也能得到重要諮詢。
和這些怪人搭上線還有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好處。因為地球自轉軸歪歪的,所以南半球的冬天可以俯視銀河系中心球塊,夜空的景緻比北半球的夜空精彩無數倍。
而最好的觀星位置就是高山上的天文台,只有政要和天文學家可以去,通常都是派學生去,所以有人為了上山朝聖,早早摸清楚哪個大學的團隊參與哪個計畫,會到山上協助軟硬體的監視任務,早早加入他們的團隊。聽說山上缺氧,去一次很少有人還會去第二次,所以只要爭取,通常會得到上山的機會,認識要上山的人也是一個機會。
不用擔心要爬山,他們通常會搭直升機上去,但是那裏通常只有一個常駐的工程師,和派來陪他的學生,玩兩天下山可能要自己想辦法。十幾年前我邀請一位院士來演講,講完已經四點多,他說要帶訪客上玉山的鹿林天文台參觀,我才知道他們都不用爬山。
學校有很多暑期實習的機會,也是一個可以考量的機會,交大、清華、台大也有很多到國外姐妹學校研究訪問的機會,都可以充分利用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