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特別企劃】
費曼傳奇的一生,是一條神奇軌跡的總和。一如路徑積分,想得到正確的結果, 要把事件演變的所有軌跡,無論可能或不可能,全部依照個別的機率加起來。
費曼傳奇的一生,是一條神奇軌跡的總和。一如路徑積分,想得到正確的結果, 要把事件演變的所有軌跡,無論可能或不可能,全部依照個別的機率加起來。
【特別企劃】
48 費曼獨創技法──路徑積分文/陳義裕
費曼受到古典物理中的「作用量」概念吸引,苦心鑽研多年,終於提出了嶄新理解量子力學的一記妙招。
無刪節版
費曼傳奇的一生
高文芳
路徑積分指出,想得到正確的結果,要把所有事件演化可能或不可能的歷史軌跡,全部依照個別的機率加起來。費曼傳奇的一生,就是一個神奇軌跡的總和。
費曼:諾貝爾獎是威權的象徵
1988年,挑戰者太空梭意外爆炸,雷根總統找上即將老去的費曼,加入事故真相調查委員會。費曼在第一場聽證會上,拿著O型橡皮環塞入一杯冰水,取出後扭一下O型環,證明 O型環在冰點下無法立刻回復原狀,說這應該和太空梭出事有關。看到實況轉播時,有人忘情大喊:「那是我們的費曼!」
根據費曼自述,官方只想找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為調查報告背書,在官方高層有意誤導下,費曼依然設法發現真相。費曼最後在官方報告裡加了一段附錄,也寫下這句名言「成功的科技需要依賴事實而非公共關係,畢竟大自然是無法愚弄的」,痛斥航太總署草菅人命的官僚作風,需要深切反省。
費曼不服威權的個性,來自爸爸的身教。他在「別鬧了,費曼先生」一書的自我介紹裡,跳過196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一段,卻在書裡大篇幅抱怨這個獎帶給他的困擾,還用「(這個獎)它傷害了我」來形容他的心情。費曼說,爸爸教會他兩件有用的事,影響他的一生,也間接影響人類的未來。
第一件事就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威權,第二件事就是教他尺度和現實圖像的連結。費曼的爸爸因為在制服公司做事,和軍方有所接觸。有一次指著紐約時報的照片,是一位將軍之類的官員和一群向他鞠躬致敬的人,他痛斥這群人是因為將軍的制服和階級向他致敬,而非這位將軍的貢獻或成就。這種盲目服從權威的現象就像迷信制服一樣,提醒費曼不要盲從任何形式的威權。
除此而外,費曼的爸爸還很會利用生活周遭的事物,協助費曼建立學習和思考的模式。費曼回憶小時候,爸爸喜歡抱著他讀大英百科全書。讀到恐龍時,先說恐龍高約 750公分,頭部寬約180公分。接著就說恐龍靠近他們家時,頭部高度差不多和閣樓一樣,只是硬要把頭擠進閣樓,就會把窗戶擠破。這種重視相對尺度的圖像教育,對費曼奇蹟般的物理直覺,顯然有極大的啟發作用。這種善用類比的圖像和思考,也是費曼演講風格深受大家歡迎的關鍵。
天才的育嬰房、魔術師天才
改變 20 世紀下半葉物理走向的世紀大天才-費曼,他的高中母校是一所公立的社區高中。雖然這個學校有三位校友得過諾貝爾獎,2011 年卻因為學習表現不理想,學生的畢業率逐年下滑,最後終於被迫關門大吉。校友得知消息,雖然很感傷,歡送最後一屆畢業生時還是感性的表示:學校結束,不代表學校的傳奇也跟著結束。
這些校友口中的傳奇、他們最得意的回憶,不是學校出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,也不是傳奇人物費曼,而是他們的高中生活非常快樂!或許他們玩過頭,玩到學校關門大吉。然而這所筆者戲稱「遙遠的搖滾開來 Far Rockaway」中學,卻是天才費曼成長、茁壯的人間天堂。
好事者把20世紀的主流物理學家分流,說愛因斯坦技高一籌、自成一流。接下來就是十來位開創量子力學的先驅,組成的天才俱樂部。但是多數科學家都會同意,費曼是天才俱樂部的亂流,或魔術師一樣的天才。甚至有人開玩笑的說,韋伯字典上天才的定義就是費曼。
路徑積分是探索大自然的鑰匙,費曼圖是看見大自然的捷徑
1988年,因為「弱電統一場論」得到諾貝爾獎的萬伯格教授,受邀在哈佛給了一系列演講。萬伯格提到超弦理論的計算,如果沒有費曼的路徑積分將是萬萬不能。話鋒一轉,說很多人抱怨這樣算來算去都看不見「物理」,萬伯格的評語非常發人深省:「沒錯,看不見物理的確是它的缺點,同時也是它的優點!」
費曼對物理學最大的貢獻,就是發明「路徑積分」的方法,詮釋量子力學。他曾在康乃爾大學的演講會場,提到有人說只有一打人懂相對論時,對著台下爆滿的聽眾說:「懂相對論的絕對超過一打,但是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,這世上沒有人『懂』量子力學。」因為他自己也不懂,才會用八年的時間自己找路,最後發現「路徑積分」,還意外的為20世紀的物理革命找到一條活路。
費曼除了發明路徑積分,還發明可以簡化計算的費曼圖,是所有高能物理學家入門的必修功課。傳說費曼小學時,上課不專心,喜歡在書本上塗鴉。有一次被老師發現,受到責罰之後,居然誓言「總有一天,要讓世上所有人都和他一起塗鴉」。雖然他不是指隨處可見的街頭塗鴉、前衛藝術,但是費曼真的讓全世界所有高能物理學家,每天跟他一起塗鴉,畫的就是他發明的「費曼圖」。
20世紀初是「近代」物理學成長、突破、劇變的年代,躬逢其盛的費曼,1918年5月11日在紐約出生。更戲劇性的是,1918年紐約還有另一個天才許文格出生。兩人同年出生,也在同一年拿諾貝爾獎,這兩個天才互為瑜亮的競爭過程,讓當年枯燥苦悶的物理革命,充滿激情和張力。
傳說費曼在發展路徑積分的初始,還沒有完整的數學配套,靠的是他過人的物理直覺和宇宙觀,利用一個又一個費曼圖,把所有可能的粒子碰撞圖,套上別人認為是費曼「憑空杜撰」而來的公式,就可以像變魔術一樣,又快、又精準的化簡繁複的計算。許文格用傳統嚴謹算法,要算半年、一年的計算,費曼畫幾個奇怪的圖,只要半小時、一小時就可以得到正確答案,就是沒有人知道他在畫什麼東西。在大家的眼裡,那些奇怪的費曼圖簡直和鬼畫符沒有兩樣。
1948年春天在帕可諾山的一場研討會裡,費曼那種沒頭沒尾、難以理解的特異功能,被歐本海默數落一頓,還沒講完就草草結束。最讓費曼英雄氣短的是,同場較勁、演講內容也像天書的許文格,卻得到歐本海默的極力讚賞。然而事後證明,費曼的費曼圖,影響的不只是量子電動力學,還讓我們對量子世界有一個全新的觀點。
費曼的憂鬱和感傷
二次大戰費曼被徵召參與原子彈計畫,加入一個扮演關鍵角色的計算組。當時沒有電子計算機,手搖計算機又大又麻煩。原子彈的相關數學計算又非常繁複,在費曼加入前,保守估計要一兩年才能完成。就在大家憂心納粹會領先進度時,費曼利用類似「平行計算」的巧門,把計算拆成好幾部分,讓大家平行的處理完,再以十倍速神奇的彙整成正確答案。初試啼聲,讓參與計劃的物理大師見證世紀天才的神奇功力。而天才的驚世之旅,在戰後費曼受曼哈坦計畫理論物理組召集人貝塔邀請,去康乃爾大學擔任教授時才要正式開展。
1945年7月原子彈順利試爆時,所有人都在32公里外戴著墨鏡看,只有費曼認為可見光並不會造成傷害,選擇坐在卡車內,透過能過濾紫外線的車窗,親眼目睹試爆奇景,成為親眼「看見」第一次核試爆的人類。在廣島引爆的原子彈,費曼原本還被要求登機隋行,後來上頭認為計畫進行非常順利,不需要科學家隨行,才沒有成為第一個目睹投彈的科學家。
傳回來投彈成功,造成日本重創的消息後,費曼對自己的付出,居然造成這麼慘重的傷亡,感到非常痛苦。費曼回憶說,在日本傷亡慘重的同時,曼哈頓計劃多數成員正在狂歡暢飲、大肆慶祝,兩樣場景、兩樣情的強烈對比。費曼卻因為間接成了人間煉獄的劊子手,而陷入極度的懊悔。
費曼當時的重度憂鬱,還來自妻子阿琳的過世。他和青梅竹馬阿琳的感情世界,是一段真情、感人的故事,還被拍成電影愛你一萬年( infinity)。阿琳得到當時無藥可醫的結核病,在家人擔心他被傳染的反對下,費曼還是毅然迎娶阿琳。因為受邀參加原子彈計畫,費曼要求政府安排阿琳到阿爾伯可基的療養院就醫,方便就近探視。不過阿琳還是敵不過病魔,在原子彈試爆前不久就離開人世。三年後的1948年的6月,費曼要開車到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可基找朋友,問戴森願不願意一起去。不過費曼可能不知道,這趟為期四天的神奇旅程,即將加速改變20世紀的物理革命。
戴森和費曼的奇遇
1967年因為恆星核融合理論的研究,獲頒諾貝爾物理獎的貝塔,1945年8月邀請費曼到康乃爾大學任教。費曼猶豫了一陣子,到了10月才同意上任。原來他謙虛的認為自己什麼成就都沒有,以後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成就,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可以勝任這個職位。後來想清楚,自己喜歡研究東、研究西,只要自己做自己喜歡的研究,其他的實在沒什麼好猶豫的。這個心境的轉變,讓傳奇的說書人用特立獨行的方式闖蕩江湖,更以獨特的幽默風格,開創一個屬於費曼的年代,也給即將來訪的戴森一個很不一樣的奇遇。
小費曼5歲的戴森,在終戰後的 1947 年從英國來到康乃爾大學,想和貝塔學習粒子物理。年輕的戴森原本自學成功,在數學界已經小有名氣,神奇的轉向,讓他有機會認識當時互為瑜亮的許文格和費曼。兩個天才都受到貝塔的影響,正在積極處理量子電動力學的計算。許文格的方法是傳統的S矩陣,只是計算太過複雜,效果和費曼有異曲同工之妙:「沒人看懂他們在做什麼」。歐本海默是這麼形容許文格:「他的演講不是來教你如何得到正確答案,而是告訴你,『只有我可以這樣做』!」
戴森因為同在康乃爾大學而和費曼逐漸熟識。他們同行南下時,不時有人搭便車,而費曼和三教九流的乘客都能侃侃而談。但是最讓戴森驚訝的是,臨別前超速80公里/小時,被抓進裁決法庭,費曼居然可以靠三寸不爛之舌,把罰款從50元降到10元,還和法官攀親搭故、把手言歡。
戴森感性的回憶,旅途中在奧克拉荷馬市附近遇到大雨,所有道路都被大水阻斷,最後只能擠在小鎮維尼塔一個廉價旅社過夜。當晚他和費曼促膝長談,終夜激辯,就在那一夜完全弄懂費曼圖的物理。和費曼分手後,戴森去參加密西根大學的暑期學校,聽許文格為期五週的課程,努力了解許文格的正統物理。
課程結束後,戴森先到舊金山找筆友,九月初才打道回府。在前往芝加哥的長途路途最後一天,戴森回憶道:灰狗車進入內布拉斯加時,許文格和費曼看似迥異的處理方式,和他心中的量子場論, 像完美的交響樂一樣協奏演出。許文格的「只有我可以」,和費曼的「鬼畫符」,神奇得像管、弦樂一搭一唱、ㄧㄧ對應,證實他們是來自不同樂器的相同樂曲。戴森隨後寫下完整的交響樂曲,不但讓大家「提早」學會費曼和許文格的驚世絕技,也讓費曼圖成為高能物理學家挑戰未來的必修學分。戴森謙虛的說,費曼和許文格遲早也會簡化他們的樂曲,他不過是搶了頭香。不過,瑜亮情節的影響,恐怕還是需要天才旁觀者的介入才行。
後來有人問費曼「那一夜」的故事,費曼輕描淡寫的說,那晚他實在累了一整天,一到旅社就倒頭大睡。話鋒一轉:倒是旅社房間裡只有洗手台、沒有浴廁,半夜時分,英國紳士抱怨房門外的走廊擠滿激情的女士,害他不敢到外面方便,大半夜居然叫醒費曼,要求他一起陪同。費曼在睡夢中拒絕後,就聽到有人躡手躡腳的走到洗手台旁邊⋯⋯。
費曼臨終前表示,他說過很多故事,老去之後故事還在,人生沒有太多遺憾。
費曼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演說家,精彩的演講風采,還有很多紀錄片可以欣賞。1964年在康乃爾大學的七場演講,可以看見他口若懸河,講話像機關槍一樣流利。唯一停頓的時候,就是要「講笑話」,而且聽眾的反應也都很激情。那段知名的「沒有人懂量子力學」的名言,正是其中一段。停頓的原因,猜想就是他正在「編劇情」,觀察現場觀眾的表情,再決定笑話要怎麼編。傳說有位記者問某位知名的科學家,費曼在書裡提到他的故事是真是假?知名學者相當感冒,說費曼都隨便亂講,而且每次編的劇情都不一樣。
費曼好辯又喜歡交朋友,更喜歡開朋友的玩笑,連親妹妹也逃不掉。費曼十歲時就喜歡在家裡的實驗室做一些小實驗,再向朋友賣弄小聰明。小他九歲,和費曼感情非常好的妹妹瓊恩笑說:他會給我(一週)4角當他的實驗助理,助理的工作還包括放電實驗時,必須把手指頭伸進去,展示被電到的反應!
這樣特立獨行的人格特質,應該是來自爸爸「反對權威」的身教,和媽媽的幽默。雖然編故事的初衷是自娛娛人,有時玩笑開過頭,還是會傷及無辜,讀者看待這些故事時,千萬不要太認真。
許文格曾說費曼的物理是「另一種鼓聲」。費曼也說自己選擇少有人跡的路,冒著一無所成的風險,才能開創新局。有趣的是,他在康乃爾大學期間,常常半夜心血來潮,自顧自的敲起邦哥鼓,讓半夜驚醒的鄰居一起「享受」另一種鼓聲。
微觀的世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,只是機率大、機率小的差別。費曼發明(或發現)路徑積分,再用費曼圖編故事,幫我們描繪微觀的量子世界。他也努力的編了很多故事,有的是描繪自己,有的是描繪周遭的世界和朋友。雖然這些故事有的真實,有的誇張,但真實的人生就像微觀的世界,什麼都有可能。沒有許文格或沒有戴森,科學的軌跡很可能不太一樣,費曼的人生軌跡也可能不太一樣。就像沒有人懂量子力學一樣,可能也沒有人可以讀懂費曼的人生。但是他已經很認真的走出自己的路,也很認真的透過這些片片段段的故事,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曾經走過的軌跡。
主要參考資料:
QED and the men who made it, S. Schweber;
The Fantastic Mr. Feynman, BBC, https://youtu.be/LyqleIxXTpw ;
Disturbing the universe, Freeman Dyson;
費曼的著作:
- Surely you are joking, Mr. Feynman!
-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