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自然、法拉第、馬克士威、愛因斯坦、薛丁格

大自然、法拉第、馬克士威、愛因斯坦、薛丁格

電磁場可以說是人類所發明的「最完美的理論」:滿足特殊相對論、是完整的場論、和廣義相對論完全無違和、是人類第一個規範場論。

馬克士威加上一個位移電流項,把上百條千奇百怪的電磁方程式整合成四組「馬克士威方程式」。

人類終於知道光波也是電磁波,光就是一種電磁場。最重要的發現,恐怕是這組方程式隱藏著「規範對稱」,後來還在楊振寧突發奇想下,推廣出膾炙人口的「不可交換規範場論」,成功描述強弱交互作用的高能物理現象。

規範對稱其實是一種「相」對稱,馬克士威號令江湖時,科學家對這個「複數」complex 空間的概念和自然界的「真實」關係所知有限,直到量子物理在1925-1926呈現出複數變數的威力,科學家才真正認知「相」的重要性:電磁場的規範(相)變化和量子機率空間的「相」變化完全無違和的整合,科學家才真正清楚規範對稱的重要性。

MIT鄭宏院士就曾開玩笑的說,上帝在創世紀時說
Let there be light.
前,其實先說了
Let there be gauge symmetry.

有規範對稱 (gauge symmetry) 才有光,人類的智慧之眼才得以「看見」。

當然,場論的發現,來自法拉第把磁場圖像化,源起法拉第獨特過人的「慧眼」。沒有「數學不太好」的法拉第,就沒有「數學天才」馬克士威,也就沒有近代的量子場論。

最神奇的就是,大自然居然「知道」這麼複雜、這麼完美的數學。

留言